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
译文
远处稀疏冷落的山峦,在船里向远处观赏。
从长江上游出发的时候,军乐队奏乐送行,乐声晌彻整个秋空。
大地辽阔,古城长满了野草,天上的月亮很明亮,江中的寒潮很大。
按时祭祀报答神明所降福泽,并且解渔网放生。
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注释
宇文太守:此人不详。太守,官名,一郡之长官。秦时称郡守,自汉时称太守。
赴:这里是赴任的意思。
宣城:据《唐书·地理志》载:“江南西道有宣州宣城郡。”在今安徽省宣城县。
寥落:稀少、冷落。
迢遥:遥远。
赏:欣赏。
铙(náo)吹:军乐队奏乐。铙,古代军中的乐器,象铃铛,有柄,但没有中间的锤。吹,管乐。
秋空:秋季的天空。
清响:清越的音响。
地迥(jiǒng):大地辽阔,辽远。
芜:长满野革,荒芜。
寒潮:带有寒意的潮水。
广:大。
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这是一种迷信活动。
敬亭:敬亭山,在宣城北,山上有庙,庙里的神叫梓华府君。
解:解开。
罟(gǔ)师:渔夫,打鱼的人。罟,捕鱼的网。
寄:寄托。
吹五两:古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参考资料:
1、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37-38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刘禹锡作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这首诗写送友人的诗,景物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借景寓情,以景衬情。诗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也流露诗人自己的隐痛。
参考资料:
1、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103-104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初,王维时任殿中侍御史,奉命由长安出发“知南选”,其时途径襄阳,写了《汉江临泛》、《哭孟浩然》等诗,南进经夏口又写了这首五古《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和《送康太守》、《送封太守》等诗。这首诗是沿着船行进的路线来写的。
参考资料:
1、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60-61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邵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毛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