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
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
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
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
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贤明的君主招徕人才,隐士都已经出山了。
你们两兄弟竟然不应诏,皇上对你们可是佩服得紧啊。
今日我很高兴在黄河边遇到你们,我们对修炼有共同兴趣。
那里还要去什么仙乡,这里就是了,我们一起观化天地玄密吧。
水落海涛平静,我们乘坐在鲸鱼背上观览仙山美景。
与你们一起出神入化,携手遨游太空去。
《赠卢征君昆弟》此诗叙李白愿与卢征君共醉同游,表现了他对云游仙隐生活的向往,且含有对所谓“野无遗贤”的清明政治的讽刺。
征君,不就朝廷征聘之士。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九:“萧注以卢征君即是卢鸿,考《唐书》及他书所载鸿事,都不言其有弟同隐,恐此卢又是一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按:“卢象有《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作》二首,疑此所谓卢征君与东溪公或是一人。”亦恐非是。
卢征君:名不详。李白《赠卢征君昆弟》诗,萧士赟注以为即卢鸿。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谓卢象有《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作二首》,疑此“卢征君”即东溪公。谓诗作于天宝三载(744)。考两《唐书》及其它典籍所载卢鸿事,都未言其有弟同隐,且时代较早,两《唐书·卢鸿传》谓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不至;五年鸿至东都,谒见不拜,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赐隐居之服并草堂一所。时李白尚未出蜀,恐未及见。按李白又有《口号赠杨征君》诗,萧士赟注本作《口号赠征君鸿》,注云:“见前《赠卢征君》题注。”盖以为即卢鸿;沈德潜《唐诗别裁》亦误作《口号赠征君卢鸿》。参见“杨征君”条。
方蓬:指方壶、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李白《赠卢征君昆弟》有“木落海水清,鳌背睹方蓬”。《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有“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邵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毛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