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出处

全诗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山的寺院楼阁多么壮伟深邃,撞钟击鼓的宏亮声音一直传到淮南。

焦山到底有什么?只有茂密长竹,打柴汲水的僧侣不过二三。

翻卷的波涛汹涌人迹罕到,时有沙田农户前去祈求春蚕。

我来金山还在此地留宿,不去焦山让我心中自惭。

同游的人都已返回,我决然独自前往,天生命穷运薄不惧怕险恶的江潭。

清晨无风波浪兀自腾涌,舟行中流我高歌长啸趁着饮酒半酣。

老僧下山惊异我这远客来到,笑着迎接知是同乡,欣喜地亲切交谈。

老僧说久客异地已忘怀故里,终年只是跟弥勒佛相随相伴。

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居住在山林从古以来就会有饥饿,未置田产因此不肯退隐岂不太贪?

我虽然没像展禽那样三次被罢,却如嵇康般自知出仕有七种不堪。

我就要自己请求辞去官职,请为我在山水佳处留一茅屋且把身安。

注释

⑴焦山:在长江中,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故名,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

⑵眈(dān)眈:深邃貌。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眈眈帝宇。”

⑶淮南:指扬州。

⑷云霾(mái):阴云,形容翻卷的浪涛。

⑸沙户:沙洲上的人家。

⑹此:指焦山。

⑺尽返:一本作“兴尽”。

⑻赋命:天生的命运。

⑼弥勒:佛名。弥勒是姓,为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胜。同龛(kān):意为同室相伴。龛,盛着佛像或神主的小阁。

⑽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绵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唐诗僧齐己《夏日草堂作》诗:“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

⑾“展禽”句:展禽,春秋时鲁大夫,鲁僖公时人,又字秀。因食邑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任士师时,三次被免官。此诗人借以自况仕途不得志。黜(chù),废免。

⑿“叔夜”句:三国时魏人嵇康(字叔夜)反对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在给山涛的绝交书里列陈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以“七不堪”作为才能不称的典故。

⒀投劾(hé):指自劾。劾,检举过失,古代官员检举某官过失,向上司或朝廷打报告,称“劾状”。凡是被劾或自劾的,视其过失大小,予以不同的处分。谢簪(zān)组:辞去官职。谢,辞谢。簪,固冠的签子。组,系印的带子。簪组犹言冠带,指有官职的人。

⒁茅庵:草舍。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27

2、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3-15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3-34

赏析

一、二两句略写游金山寺之情形。“金山楼观何耽耽”,金山楼寺耽耽而立,突兀江中,“中泠南畔石盘沱”(《游金山寺》)者是也。“撞钟击鼓闻淮南”,写寺院晨钟暮鼓,其声远播淮南之地,此二句,总写金山形制规模之盛。金山言毕,笔锋转入与之对峙之焦山。“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与金山之崇阁险石,洪钟大鼓相比,焦山仅有落落修竹,寂寂寺僧。“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沙田由江水冲积而成,肥沃非常,故有农户亦于其上经营农桑。焦山云霾在空,长浪逐空,拍岸击石,环境如此之劣,故而绝少人迹,偶有江上沙户,于此祈求春蚕无灾而已。关于焦山之险,苏辙有《和子瞻》诗,所言甚备。其云:“金山游遍人焦山,舟轻帆急须臾间。涉江已远风浪阔,游人到此皆争还。山头冉冉万竿竹,楼阁不见门长关。”同行诸人登览金山之后皆已回转行程,而诗人留宿金山而不访焦山,心下有惭,故决意独自前往。“赋命穷薄轻江潭”,诗人不惧江潭之险,只自独往,本是豪情所致,反言“赋命穷独”,云己身本贱,不足怜惜。其时诗人直言批评新法,遭毁非议,请求外任,因成此行。诗人深感仕途凶险,故有此一句。

“清晨无风浪自涌”,焦山之险若此,诗人却仅以此七字托出。虽则浪险如此,诗人反而“中流歌啸倚半酣”。舟至中流,正是浪急之所,诗人反而吟啸自若,倚楫半酣。至此,非有如是之豪情,即无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苏词也。已而舟至焦山,诗人弃舟登岸,老僧惊而下山相迎:实是惊险之地,施主如何来此?惊罢即喜,而相与畅谈。此“老僧”,诗人自注“中江人也”,中江在四川,故此云僧作“巴人谈”。巴即蜀之代称。以下数语即是诗人记老僧所谈内容。老僧久客于此,乡井何方,已然相忘,惟有此青灯古寺相与为伴。“同龛”语出《法帖·褚遂良书》“久弃尘滓,与弥勒同龛”。困倦之时,就眠纸帐,亦感暖意;三餐若饱,食有山蔬亦甘。虽宿简食陋,亦是安之若素。山林之寺,忍饥而卧古亦有之,此虽无田,我亦能饱,故长居此地,并非我心存贪念,实是慕此山林雅趣,有心归隐所致。

末四句是诗人抒其决不弃直以从枉,屈身以事人之志。“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二句用典。《论语》中记载展禽任士师时遭到“二三黜”,有人劝其离开鲁国另觅新君。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展禽既已三次见黜,而诗人此云“虽未”,是以反其事而用,言下之意为:即便展禽未见黜罢,其正直光明之志亦未有丝毫相异罢。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之一,因恶乱世而归隐不仕。后山涛依附司马氏得获高禄,欲举荐嵇康。嵇康因此作了闻名于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信中以戏谑之笔言其于官场有“必不堪者七”。诗人用此典亦明其归隐之意。

末二句即云:我愿谢却簪组,弃官而去。愿此焦山佳处,为我留庵以宿,然诗人终其一生,皆为民请命,直谏不止,故亦仕途艰辛,天地飘零。但其心存高远,出入儒释道之间,故于此浊世存真。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自然流利。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27

2、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3-15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3-34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苏拭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途经镇江,欣赏了金山美景而作此诗,从诗篇内容即可见其与《游金山寺》为同时之作。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27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大醍醐网 沪ICP备2024079225号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