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出处

全诗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可撼动。

早已构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ī)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

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众志成城: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宵遁(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参考资料:

1、张铁锁、钟启元、栗金凤、牛崇辉、杨海贵、孟红、曲星、汤根臣等.《党史文汇》.山西·太原:山西省邮政报刊发行局,2012年第3期:22页

赏析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两句概括了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说明红军早已严阵以待。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回答《毛主席诗词》英译者的解释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旌旗’和‘鼓角’都是指红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山下旌旗在望“喻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即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以及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也在坚守井冈山,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山头鼓角相闻”,喻指守卫黄洋界的红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敌人人多势强,气焰嚣张,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但在这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下阕写战斗经过,军民万众一心,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战斗取得胜利。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写具体的战场(黄洋界)和战斗结果(有人报告说,敌人听到了红军在黄洋界打的炮声,惊慌地在夜晚逃走了),即战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通过“炮声”传报的,陈毅说:“在战争中尝有炮声雷鸣而敌已开始逃跑。此敌之起身炮也,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同时与上阕军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诗歌,一首小令,仅五十字之简约篇章,却能如此真实地记录了黄洋界保卫战这样的一场战役,非大手笔而不能为之。这首“在马背上哼成的”诗歌,虽然是一首超小型的叙事诗,但纪实之中有言志,有抒情,有议论。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与《井冈山的斗争》这样的政论长文,居然可以如此紧密地互文见义。在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探索全新革命战略的年代,毛泽东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把自己的政论思考熔铸到自己诗词的意象之中,其抒情逻辑蕴涵着他在军旅征战之中的革命预见。这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诗词的一个最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骨的特点。

参考资料:

1、吴正裕、李捷、陈晋等.《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张铁锁、钟启元、栗金凤、牛崇辉、杨海贵、孟红、曲星、汤根臣等.《党史文汇》.山西·太原:山西省邮政报刊发行局,2012年第3期:22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参考资料:

1、人民网.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 毛泽东的诗词 ► 毛泽东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大醍醐网 沪ICP备2024079225号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