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出处

全诗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穿着素缟制成的丧服的军队,面对大江起誓:定要消灭敌人。指挥雄兵十万,气吞万里东吴。

试看我丢下马鞭,长江天堑变成坦途,不信中原不能光复。

注释

讨:讨伐,征讨。满:指满清统治者。

瓜州: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江都县南面。

金陵:今南京市。

缟(gǎo)素:素缟。指穿着素缟制成的丧服的军队。

灭胡:消灭敌人,这里指满清统治者。

雄师:英勇的军队。

天堑:天然的壕沟,这里指长江。《南史·孔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防备,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投鞭:郑用前秦符坚意,表示军士众多,声势浩大与必肚信念。《晋书·符坚载记》:“符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参考资料:

1、王明健.唐宋元明清五朝绝句选: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第436页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三军祭祀誓师的悲壮场面,次句用夸张手法极言起义军气势之盛,第三句借用典故来形容义军将士众多,声势浩大,突出军威之壮,末句表达了抗清的必胜信念。全诗一气呵成,语言激昂豪放,雄健有力,洋溢着英雄豪情。

“缟素临江誓灭胡”句描绘出诗人亲率三军面对滚滚长江水,衣冠似雪哭声百里,举哀祭祀,誓死灭胡的悲壮情景。“雄师十万气吞吴”句中“雄”和“十万”言其气势浩大,可以吞掉整个“吴”地,表达出诗人灭清的雄心壮志。

诗人描绘出誓师的悲壮场面尚不足以表明灭清的决心,于是又写出“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两个双重否定句,进一步肯定抗清必胜。这里,诗人借用“投鞭渡”的典故写军旅众多,力量强大,抗清必胜,失地“中原”一定会收复,明朝江山依在。诗中字字句句显出军人风、英雄气、爱国情,读来铿锵有力,令人振奋。

参考资料:

1、傅德岷.中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第212页

创作背景

据史书载,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见清军势大,准备不战而降,郑成功跪哭劝阻,父不听,降清。年仅二十三岁的郑成功,感到莫大耻辱,悲愤至极,跑到孔庙前,烧掉自己的青衣(儒生之服),挂起“招讨大将军”和“三军司令”两大旗,示抗清复明而血战到底之志。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同张煌言合兵十七万,从海上大举北伐,直取南京,收复瓜洲、镇江。同年6月13日至15日在焦山设坛,祭祀天地、山河,为表达他誓死灭清复明的决心,挥笔写下了这一首诗。

参考资料:

1、赵小文.中华古诗词鉴赏: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第378-379页

郑成功

(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不久病卒。 ► 郑成功的诗词 ► 郑成功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大醍醐网 沪ICP备2024079225号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