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吴潜

吴潜


[ 宋代 ]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吴潜的诗词 ► 吴潜的名句

三沙书院

吴潜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均是当朝名儒。父亲吴柔胜乃程、朱理学的饱学之仕,治学极为严谨,为南宋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吴潜少小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急促而就,加之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庆元(今浙江宁波市)是南宋重要的军事重地,吴潜在此担任较长时间的知府兼沿海制置使,他在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的同时,尤其重视平民教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作时亭及诸生祠,先后有几千子弟入学,并给于穷苦的学童以食宿的周给。一时家咏人习,学风蔚然。社会风气也得以大大淳化,“昔日荡无纪纲,而今粗知理法”。

又主篡修编了《四明续志》十二卷,这部珍贵的志书,现已成为了解宋、元时期边防、边贸、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吴潜在庆元为政时期,边防巩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教育发展,离任时,百姓匍伏挽留,热泪相送。

循州(今广东省河源市)东山寺不仅是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之地,也是尊师重教之地。吴潜罢官贬谪循州期间(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1年),在东山寺创设了“三沙书院”,又名“东山书院”,常偕士大夫、文人墨客在此讲授道经,并收取了过百余名学生,他以饱满的热情,向循州学人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南宋理学,开启了潮汕地区启蒙教育的先河。

吴潜几度在地方任职,对平民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为推动程、朱理学的发展和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吴潜诗词及在南宋词坛上的地位词者诗余也。两宋时期是中国词发展的颠峰时代,大家蜂起,佳作迭出,吴潜就是这群星闪耀中的一颗。他的词风激昂凄劲,慷慨悲怆,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压抑的悲愤,与稼轩(辛弃疾)词媲美。吴潜与同时代的文人骚客多有诗词唱和往来,著名词人吴文英即出其门下,任其幕僚。吴潜存世词作共计268首,《全宋词》收有其词256首,在南宋词坛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宋著名的实力词人,为南宋一大家。

明人梅鼎祚将吴潜著作整理成《履斋诗馀》、《许国公奏稿》等传世。

吴潜多篇诗词描写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山村生活的怡然自得以及小住家乡时不争而闲适的愉快心情。如吴潜在50岁时回忆家乡皖南和儿时生活写下的14首《望江南》词,每首均以“家山好”开头,情真意切,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之死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这首南宋无名氏所作的《长相思》,里面提及的吴、贾两个“循州”,正是南宋理宗时的状元丞相吴潜与恶贯满盈的大奸臣、蟋蟀宰相贾似道。这一忠一奸,他们相隔15年,先后被贬循州(今广东龙川)。

景定二年(1261年),奸臣贾似道罗织罪名,吴潜被罢相,年近70岁流放到循州。吴潜看到循州城常受东龙江(即东江上游)洪水威胁,东山寺北面和西边的大片农田亦十年九涝,便发动邑人,修建了大路田防洪大堤。吴潜致力为百姓造福,“政绩斐然”,“百姓勒碑纪念”。

贾似道惧怕吴潜会东山再起,指派武臣刘宗申到循州当知州,暗中陷害吴潜。景定三年(1262年),吴潜在循州暴卒。有人认为是被刘宗申毒死的。吴潜早有预知,对人说:“吾将逝也,夜必雷风大作”,是夜,果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吴潜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他在临终前写有《谢世诗》、《谢世颂》各三首。循州百姓闻此噩耗,无不失声痛哭。

贾似道被贬循州,沿途百姓认为,他经过当地,将带来晦气,于是纷纷张贴檄文驱逐,贾狼狈不堪。当时负责押送贾似道的官员郑虎臣.他们走到一所古寺中歇息时,墙壁上有吴潜贬循州过此地时的题字。郑虎臣大声责问:“贾团练,吴丞相何以到此?”贾似道羞愧难言。9月,贾似道到达福建漳州城南的木棉庵。郑虎臣多次催他自尽,贾似道贪恋余生,不肯寻死。郑虎臣说:“我为天下杀你,虽死何憾!”便将贾似道锤杀。

吴潜之死朝野震惊,时人写下了不少哀悼、纪念他的诗文。南宋后期,曾有两个文韬武略“状元宰相”,一个是吴潜,另一个是文天祥,这两个“状元宰相”都是南宋股肱之臣,虽然后来都遭遇不幸,却万世流芳,为后人景仰,时人将他们的才华和道德比做北宋时期的名相司马光和寇准。

1261年,年近70的吴潜被罢相,流放到循州,仍竭力为百姓造福,受到百姓爱戴,“百姓勒碑纪念,将吴潜曾寓居的仙塔下的古寺,改名为“正相寺”,塔亦因名“正相塔”。1989年,广东省政府将“正相塔”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休宁县“状元博物馆”落成对公众开放。休宁县高调亮出这张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片,一时声誉鹊起。我市“状元宰相”——吴潜,排在了该县十九名文武状元之首。

2008年3月8日,纪念宋状元宰相吴潜诞辰811周年特刊的定稿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参观了泉州市重点文物保单位——吴氏宗祠。宗祠正厅为《状元宰相》匾额,系为南宋状元宰相吴潜所题。

此外,宣城的“状元路”“状元桥”,浙江德清的“状元故里”、江苏溧水、高淳的“吴门三贤”,都因留下状元宰相吴潜的印迹,而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

墓地

宋朝时期,来自倭、高丽的海盗就已对我边防构成了严重威胁,沿江制置吴潜成为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宝祐年间,吴潜任沿江制置时,订立了“义船法”。他命令三郡所属各县,分别选出各乡里有财力的人,要求他们联合起来,如“一郡岁调三舟,而有舟者五六十家,则众办六舟,半以应命,半以自食其力,有余赀,俾蓄以备来岁用。凡丈尺有则,印烙有文,调用有时,着为成式,其船专留江浒,不时轮番下海巡视。船户各欲保护乡井,竞出大舟以听调拨。旦日于三江合兵,民船阅之,环海肃然”。

又设永平寨于夜飞山,统以偏校,饷以生券,给以军舰,使渔户有籍而行旅无虞。设向头寨,外防倭、丽(高丽),内蔽京师。又立烽燧,分为三路,皆发轫于招宝山,一达大洋壁下山,一达向头寨,一达本府看教亭。从亭密传一牌,竟达辕帐。而沿江沿海,号火疾驰,观者悚惕。

并创设定海水军的港口招宝山自至壁下山的——“海上十二铺”。这绵延百余里的“海上十二铺”,构成了一个海上长城,对来自倭、丽(高丽)的威胁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面对这样的“军民联防”,明朝冯梦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海上如此联络布置,使鲸波蛟穴之地,如在几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两汉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咏莲
宋代杜衍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五代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夜坐
宋代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大醍醐网 沪ICP备2024079225号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