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故事大全 词牌名 在线反馈
陈训正

陈训正


[ 近现代 ]

陈训正(1872年—1943年),早年字无邪,又字屺怀,号玄婴,室名天婴室,故又号天婴。1872年11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十月三十日)诞生于西乡官桥村。祖父克介公经营茶业及钱庄典当业,家中还算得上小康,平素乐善好施,乡中有贤名。其父儒珍(依宝)公在经商途中逝世,年仅39岁,当时,陈训正才只9岁。他是陈布雷之堂兄,著名革命党人、同盟会元老、文化名人、报业家、教育家。 ► 陈训正的诗词

寡母督严 三叔爱护

陈训正,字屺怀,浙江余姚人,1872年11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十月三十日)诞生于西乡官桥村。祖父克介公经营茶业及钱庄典当业,家中还算得上小康,平素乐善好施,乡中有贤名。其父儒珍(依宝)公在经商途中逝世,年仅39岁,当时,陈训正才只9岁,下有两妹,母亲顾氏年轻守寡,情况之悲惨可想而知,幸赖她精明干练,治家有方,平日对子督教严格。陈训正是孝子,每次外出归家,总不忘带点糕果等孝敬母亲。陈训正的父亲去世时,祖父还在,他希望这惟一的孙子能继承他的家业,已约定他到宁波某钱庄去当学徒,谁知克介公不久又逝世,后即作罢。

陈训正的三叔依仁公见训正秉性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便鼓励他专心读书,将家中众多杂务琐事一身包揽,叔侄两人,相依为命。以后30余年,陈训正之所以能专心治学,献身事业,无后顾之忧,与依仁公作出的牺牲是分不开的。

正是在其三叔的关爱下,陈训正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应考中举,从此名扬乡里,声噪慈东,被人称为甬上“陈氏三文豪”之一。后来,他感到清廷腐败,外侮日亟,不愿只埋头研究文学,而有志于经世实用之学。1897年间,他即与同乡有识之士集会、结社,与陈镜堂、冯君木等组织“石关算社”、“剡社”。1902年在上海又参与“通社”,研究数学、诗文及翻译日本、西洋科学名著与新政诸书达数十种,曾风行一时,传诵颇广。其间,1901年陈训正还赴日本访求科学图书仪器,并以所觅到的蚕桑良种带回,从事研究与实验。后不久即加人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革命事业。

沪上办报宣传革命

辛亥革命前,当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扩大同盟会在国内的政治影响、把报刊宣传工作的重点,由海外转向国内时,陈训正积极响应,于宣统二年,在上海创办了《天择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汤寿潜(曾任;临时政府交通总长)任董事长。经常撰稿的人有柳亚子、陈布雷等,该报发表了大量攻击清朝政府和亲贵内阁的文章,揭露清政府媚外残民的种种罪行,宣传民主革命,声光烨烨,有推进革命之劳。民国成立之日,孙大总统就职时的《告友邦人士书》,即由该报首先发表。《天择报》与当时于佑任主办的《神州日报》相伯仲,成为同盟会在上海的一个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地区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

袁世凯窃位后,孙中山先生倡导实业救国,陈训正为阐扬先生批民生主义,与赵家艺等于1912年在上海创设“平民共济会”,刊印“生活杂志”,提倡节育,禁止早婚、办组合(即今之合作社),并主张粮食国营等等,在当时颇具识见,为时人竞相传诵。

1920年,陈训正与赵家艺等在上海又创办《商报》,他自任社长,主持编报大计,在创刊宣言中,公布三大信条:一、对于全世界,代表本国之利益而发言;二、对于本国,代表人民利益而发言;三。对于社会,代表商工业者而发言。次年,总编戴天仇因结婚请假,

由陈训正的堂弟陈布雷代主笔,他以犀利激进的文笔,撰写坚持反帝、反军阀、反专制的大量政论文章,政论中外时事,时有卓见,令社会耳目一新,可谓名噪全国。《商报》一度成为与当时《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的新闻媒介,这份报纸后来还得到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评价。

兴办教育 解脱“堕民”

陈训正对于兴办教育事业,可谓殚精竭虑。早在1904年间,他就与卢鸿沧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又与赵家艺于原月湖书院旧址改建宁波府师范学堂,又与钟观光等办女学,后为省立第四师范与县立女子师范。1905年至1911年间,陈训正在担任宁波府教育会副会长期间,在甬属六县中,共兴办中小学达三四百所。宁波光复后,与陈谦夫、赵家荪等创办私立效实中学(现为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培养出人才无数。此外,陈训正还首创职业教育,创立中等工业学校,被推为校长,附设实习工厂,并设艺徒班,以培养贫寒子弟求艺自给,毕业后不愁生计,亦有进入科技界的。与此同时,陈训正又筹款增设附属初中文化班。1931年后,学校改为省立,陈训正自筹资金增设的附属初中改名为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校名取其训正作始之意。1917年陈训正还与天童寺八指头陀共同发起成立僧尼教育会,经费多由新出家受戒法名安心头陀(俗名傅宜耘)到南洋各地募捐而来,实为一种新创的职业教育。学校设置多类学科,量才分配有关学科毕业生去向,成效卓著。他们还筹建“宁波佛教孤儿院”,陈训正任院长,至1926年冬,共计收养孤儿达268人,自初办到人民政府接管为止的32年间,收容人数远远超过本县其他孤儿院,其中成材者甚众。

最为突出的是陈训正当时克服种种封建势力的阻挠,毅然为“堕民”脱籍办学。

所谓“堕民”,据传为南宋降将焦光瓒所部之后裔,被当时统治者贬为贱族,世代只能从事最低下的职业。如男的只能做轿夫、吹鼓手之类的活;女的也只能做伴待新娘、为新娘修饰、拎篮等低人一等的活;还不准他们与非堕氏通婚、不得应科举、不准捐官任职,子弟虽有才智也不准他们人学求进。陈训正早就认为,这是一种不平等、不人道的社会陋习,应予革除,恰好一位实业界朋友卢鸿沧,亦存有移风易俗、拯救堕民之心,乃由他俩首先倡议,偕同省内名绅联名呈报朝廷,请特旨开放堕民。1904年(光绪三十年),颁旨准奏,宁绍两地堕民遂得解脱。

之后,由卢鸿沧出资,陈训正亲任校长,两人联合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招收脱籍子弟人学。陈训正自编教材,首先施以“人格教育”,并亲自撰写学堂校歌,歌词日:“堂堂亚东,怏怏大风,四明佳气横青葱。闻越中子弟,谁人不是文明种?里消红灭,何堪父老尚痴聋?撞破自由钟,责任如山压肩重,唤起人间梦。民权挽补天无功,愿同胞大家努力,一雪奴才痛。心肠菩萨胆英雄,福我众生众。”

数百年来深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堕民”,从此获得解放,陈训正和卢鸿沦为争取“堕民”脱籍之举,获得成功,时人比之为美国林肯之解放黑奴。堕民进人育德小学毕业后,有升人大学的,也有以后成名的,有一位名叫李钦予的学生,因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陈训正有时以稿费接济,后来李成了工程师,陈训正还与之介绍结为远亲。这些贫贱出身的子弟,成材之后多不忘陈训正的师恩。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两汉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咏莲
宋代杜衍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五代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夜坐
宋代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大醍醐网 沪ICP备2024079225号 反 馈